据吴晗《朱元璋传》引《明朝小史》,朱元璋刚当上皇帝,修玉牒时,很想借名人的光,好遮住自己腿上未洗净的牛粪和泥巴。物色了半天,南宋的大儒朱熹,那位得以配享孔子的圣人还可以利用。后来,有一姓朱的典史朝觐他,都否认与朱熹的关系。朱元璋顿时省悟过来,区区小不剌子都不冒认祖宗,我堂堂大皇帝干此等事,被戳穿了岂不贻人笑柄?
每个人都有其软弱的下肋,这就是老朱的一块心病。后来,他学那位亭长刘邦,“将相王侯,宁有种乎”,干脆撕破脸皮,不讳自己为“出身寒微”的“淮右布衣”,系“起自田亩”的“江左匹夫”。但是,他自己怎么说都可以,你说不行。你知识分子,哪怕眼光里流露出一丝蔑视,就要拿脑袋来见。当时,就有许多上奏表的官吏,当然都是有文化的人了,由于一些字、一些词,或音同,或意似,能够与他当过和尚、做过盗贼的历史联系附会上,那就找倒霉了,马上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