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1年,朝鲜医学家许浚,选择中国明代以前的医学著作80余种,以及朝鲜医学家的医学巨著《医方类聚》、《乡药集成方》等,择其精要撰成《东医宝鉴》。该书分内景、外形、杂病、汤液、针灸五类,共33卷。其中内景、外形论述人体解剖、生理;杂病则分为临床各科,分别论述其疾病的脉、因、证、治;汤液为本草学专卷;针灸篇介绍针灸经络腧穴和针灸方法等。该书的撰成刊印,不但对朝鲜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对中国、日本等国的医学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朝鲜内医院教习御医崔顺立等在临床治疗中,对某些医药产生疑问。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他经朝鲜国王批准来到中国,向明朝太医院请教。明廷任命御医傅懋光为正教,太医朱尚约、杨嘉祚及教习官赵宗智为副教,在太医院为崔顺立等答疑,并互相进行讨论。之后,傅懋光以问答形式将答疑与讨论内容整理汇编成《医学疑问》一书刊行。中朝两国这种医学学术讨论会,明代曾举行过多次。据傅懋光《医学疑问》一书所载的赵南星题云:“廷尉(吕九如)有瘳,问谁治之,曰:太医院吏目傅君懋光。余亟请之,则知往年朝鲜使所选内医院官来,以方书药性未解者,上疏,得旨,下礼部,许其就太医质问,无敢应者。猥以言语不通拒之。至万历丁巳(1617年),复使院正崔顺立,方以傅君应之。所回答一一等记。与有间,认为未曾有,不胜郁摇俯伏而拜。至万历年己未(1619年)复使佥正安国臣来。明年(1620年)复使院正尹知微来,皆以傅君应之。于是以所问刻为三册。……无不博涉周知,叩之即鸣,不待思索。则幸太医院有人,匪傅君,则为外国所轻矣。”中朝医学界举行学术讨论会,是中外医学学术交流史上的一个创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