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北强南弱”的形势非常生动地反映在两个伟大的历史学家的记载中,那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和《汉书》的作者班固。他们两个,一位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而另一位生活在公元1世纪,他们都居住在当时经济文化的核心地区——华北。
从华北俯瞰中国南方各种原住人群的时候,两人都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江南地势低湿,男子大多短寿早夭)来概括江淮以南的人类生存状态。他们写道,江南地广人稀,农夫放火烧田,再浇水浸泡焚烧杂草留下的灰烬,就地肥田,然后种稻。因为蔬果鱼虾富饶,生活容易,所以南方的百姓生性苟且、慵懒,既没有受冻挨饿的人,也没有千金大富之家。可见明显的社会分化还没有在大部分土著人群中发生。
与此同时,当年中原的诸夏文明却早已呈现出一派发达成熟的形态。还是用司马迁的话来说,在华北大小城市里,来来往往的行人拥挤到摩肩接踵的地步,把他们的袖口拼接在一起,可以连缀成一幅遮蔽太阳的大天幕。熙熙攘攘的人群,个个行色匆匆,都在为夺利图财而争相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