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东诺夫尽管一生坎坷曲折, 历尽艰辛与磨难, 但仍然在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创作, 作品数量颇多。在这些作品中, 艺术成就特别出色的是《叶皮凡水闸》《格拉多夫城》《能人的来历》、反乌托邦三部曲等小说, 其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反理性的寓言性叙事。
中篇小说《叶皮凡水闸》是一部历史小说, 以18世纪初彼得大帝试图连通黑海、里海和波罗的海直至印度次大陆以通商的伟大构想为蓝本, 以主人公英国工程师贝尔特兰·贝利承建沟通顿河与奥卡河之间的人工运河工程为基本线索。主人公贝利在哥哥威廉·贝利的鼓励和沙皇的重金悬赏的利诱下, 抛弃爱情, 独自前往落后却充满梦想的俄罗斯。一方面, 他希望借助西欧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俄国贫穷落后的现实状况; 另一方面, 也梦想通过自己的奋力拼搏争得沙皇丰厚的赏赐, 风光无限地荣归故里。但是, 由于对辽阔而陌生的俄罗斯大地的无知, 也由于先进而傲慢的西欧文明与落后却淳朴的东方文明之间的剧烈冲突, 贝利的工作从一开始就进展不顺利, 他主持的工程以荒唐的失败告终, 并沦为普通俄国民众的笑柄(人们发现水源极少的叶皮凡, 根本不可能修成航道以建造水闸, 这项水闸工程不过是“沙皇的游戏”和“外国佬的花样”, 因此不加理会)。更糟糕的是, 贝利受到沙皇的惩罚, 被送上了断头台。小说通过这个故事再现了俄国18世纪初期的社会生活, 反映了沙皇与俄罗斯民众、英国专家与俄罗斯人民之间的矛盾, 表现了作家对人与历史、人与自然的思考。在作家看来, 西方认为俄罗斯野蛮、落后、没有创造力的历史观念是错误的, 俄国人民有纯真的心灵, 敬畏大自然, 深入大自然生活, 能理解大自然的本质, 品德高尚, 富有创造性。而且, 任何历史创举和进步事业, 都是由富于自然本性的劳动人民的意志和认识来决定的。小说的结尾相当滑稽。贝利死后, 一封寄给死者的信引起了人们的恐慌。由于不认识信中的语言, 一位地方军政长官把那封信作为圣物供在了忏悔罪孽的神龛上。在这个具有强烈象征意味的结尾, 暗藏着一系列令人深思的哲理性问题:历史人物的悲剧命运到底是谁造成的?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罪孽需要忏悔?沙皇的无知和好大喜功是否也应该受到惩罚?人民因为沙皇的野蛮和残暴所经受的苦难到底该由谁来承担和负责?因此, 这部小说集中深刻地思考和表现了人与历史的关系问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