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的主要对象是中立者与反对者,在识别出他们持有哪种态度的同时,还应考虑到这些人的人数,因为说服的工作量及复杂性将因有待说服的对象之数量而同步增长。尤其当这些人构成了可以识别的反对者“群体”或中立者“集团”时,他们内部之间就会因一种连带关系诱导出一种相互服从。一旦反对者公开陈述其立场,并说服其它人也支持他的观点,对这种反对者群体的说服就会变得极其艰难。在准备进行说服时需要做好计划,预想到说服工作将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而保持一种充分的耐心。《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说服云南边地少数民族归降蜀汉政权,六次将俘获的酋长孟获放走,直到他第七次被俘,才回心转意。七擒孟获的故事表明了一个英明统帅的信心与耐心。
对于有待说服的对象,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千人,在说服之前应确定其所持的态度,估计其所持的立场,由此估算出相对于你所要求的目标与他们之间的距离。管理学家弗兰克·K·索伦伯格在他的《凭良心管理》一书中,对企业成员对待自己工作及本企业的态度做了分析,认为企业成员在最低限度上可能持一种漠然的态度,在最高境界上则会具有一种奉献精神。从漠然到奉献式的投入会经过下述几个阶段: